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科技资讯 >

刘强东坐镇一线 京东Q1增速创三年新高

作者:大头 时间:2025-05-16 02:05:48 来源:快云科技网

发布 | ITBEAR

2025年5月13日,京东集团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振奋的一季度成绩单:营收3011亿元,同比增长15.8%,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,远超行业平均增速的3.4倍。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京东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,更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——那个“高增长的京东”又回来了。

这份成绩单的背后,离不开创始人刘强东的“一线坐镇”。 据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,2024年一年,刘总给京东管理层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,每周至少4天,给京东各个部门进行战略设计、业务打法、团队能力建设,甚至用户体验细节等直接指导,一度讲得声带撕裂,声音嘶哑。而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京东外卖业务,更是刘强东亲自下场推动的典型案例:商家零佣金、骑手“五险一金”、用户端“百亿补贴”三板斧,短短两个月便实现订单量爆发式增长,甚至有用户晒出“东哥亲自送外卖”的社交平台热帖。

京东的复苏绝非偶然。在电商行业普遍陷入“低价内卷”的背景下,京东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:以供应链效率为矛,以商业向善为盾。带电品类17.1%、日百品类14.9%的双位数增长,第三方商家订单量持续攀升,以及全球9国“海外包邮区”的扩展,无不印证着这套逻辑的有效性。当同行还在流量争夺中焦头烂额时,京东已悄然构建起从即时零售到跨境物流的生态协同网络,而这或许才是其“反超周期”增长的核心密码。

01

供应链深耕与生态协同的双重爆发

核心业务护城河加固,带电品类增速碾压行业

尽管拼多多、抖音等平台近年猛攻3C家电市场,但京东在带电品类的优势反而愈发稳固。一季度,该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7.1%,商超品类更实现连续5个季度双位数增长。这种“逆势加固”的背后,是京东与品牌方建立的深度共生关系。以小米为例,双方围绕产品创新、营销全域整合的合作,不仅带动新品首发销量破纪录,更通过京东供应链实现了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%。

用户增长与商家生态正向循环

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6个季度保持超20%增速,第三方商家订单量同步双位数增长,这组数据揭示了京东生态的健康度。区别于单纯补贴拉新的策略,京东新品成长“百千亿”计划将在今年实现6万款新品年销售破百万、6,000款新品年销售破千万、600款新品年销售破亿。“京创双百计划”将以构建全域内容生态为核心,在今年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助力10万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0%,将平台流量转化为商家可持续经营能力。

全球化战略进入“精耕细作”阶段

京东的全球化战略正在进入“精耕细作”阶段。一季度,京东在欧洲、东南亚等地的布局取得实质性突破,在欧洲市场,伦敦全品类零售品牌Joybuy试运营期间,依托京东供应链和物流能力,将配送时效压缩至当日达,部分区域甚至实现“早上下单、晚上收货”。波兰华沙2号仓的投运,与已有仓库形成协同网络,帮助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平均物流时效从5天缩短至48小时。在东南亚与澳洲,柬埔寨、澳大利亚站点开通全品类包邮后,京东全球售“海外包邮区”已覆盖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日本、韩国等9个国家。在东南亚,京东产发管理的40个基础设施项目,为中国出海企业降低25%的物流成本。

即时零售:重构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效率天花板

如果说全球化是“远攻”,那么即时零售就是京东“近守”的核心战场。京东外卖业务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与现有零售业务深度绑定。一季度,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动作密集且精准。在北京,七鲜超市的生鲜商品直接接入京东外卖系统,加速推进“1+N”模式在华北区域落地,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;在深圳,京东MALL门店的20万种商品接入即时零售体系,消费者下单大家电也能实现“上午买、下午装”。

这种“线下库存线上化、配送网络共享化”的模式,让京东的实体业态成为即时零售的天然杠杆。京东用一季度数据证明,其“商品+物流+服务”的一体化能力,已构筑起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体验壁垒。

02

不内卷≠没效率≠没利润

当电商行业陷入“低价战”的消耗时,京东却用行动证明:不参与内卷不等于放弃效率,更不等于牺牲利润。通过技术革新和生态协同,京东正在探索一条更可持续的增长路径。

供应链省出真金白银

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已进化成“效率武器”。以家电品类为例,通过“厂商-区域仓-前置仓”三级智能网络,京东将大家电平均配送时效压缩到6小时,比行业平均快50%。通过与小米等品牌深度绑定产品研发和供应链协同,京东不仅让新品首发效率跃升,更将库存周转优化到以小时计。这种能力已进化成可对外输出的基础设施:波兰仓库启用智能调度系统后,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物流时效从五天压缩到两天,连欧洲本土企业也开始接入京东的供应链网络。
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